球盟会官网新闻中心

球盟会官网,大新县用好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平台 持续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2025-03-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越两国共同建设和实施的文化旅游项目,是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随着跨境旅游合作区在大新县落地实施并正式运营,大新县逐步从边陲“末梢”发展成为面向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前沿,为大新县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大新县通过用活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平台,积极拓宽对外传播途径,为边境地区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立足于“游”,打造“合作区+旅游外宣”模式。大新县充分利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运营等重大契机,充分发挥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磁吸”效应,以文化旅游增强对外传播效能。一是“深入浅出”挖掘文化底蕴。以合作区为中心,指导景区深化景点文化内涵,依托游客出入境证件管理服务中心、查验卡口往来通道、壮锦大道、稻田咖啡屋、铜鼓广场、中越风情街、中越跨境街等旅游服务设施,增加系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标识、文化“符号”等,释放合作区文化底蕴,让国内外游客在合作区范围内尽享中华传统文化和边关跨国文化的魅力,实现特色文化“走到寻常百姓边”。二是“浓墨重彩”开展文旅宣传。加强线下线上联合宣介,面向全国各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以及各大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用户,通过宣传推介跨境旅游合作区,推出“山水大新”“大美大新”等一系列文旅宣传品牌,充分展示大新旅游美景、农特产品、风土人情,让游客了解大新、好奇大新、走进大新,大新城市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大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数智赋能”助推对外宣传。巩固提升“互联网+旅游宣传”模式,加快“一键游大新”项目建设,建立大新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云应用中心,依托旅游大数据云中心,全面推介合作区及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在合作区推出引领潮流的5G+AR智慧导览系统,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窗口。

  立足于“边”,打造“合作区+边境外宣”模式。一是推动外宣项目建设。以合作区为支点,持续推动边境之窗、国门文化广场、国门文化长廊、国门书吧、边境外宣LED宣传屏、外宣宣传栏等外宣配套设施建设,建强国门文化对外辐射阵地。进一步改善提升边境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满足边境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升来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球盟会官网,,让中越边民共同受益受惠。二是增强阵地平台作用。充分利用跨境旅游合作区、硕龙口岸等外宣阵地,以国门书吧、游客驿站为根据地,制作投放外宣宣传产品,向中越边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类书籍阅读,同时还提供并发放《荷花》中越双语期刊等杂志,宣传我国外交理念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等。借助国门书吧等外宣平台,邀请越南边民及游客开展读书分享、文化艺术交流等,有效推动了中越民间文化交流,实现了中华文化输出,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力。三是提升外宣硬件能力。以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为契机,加快合作区“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持续推动合作区和沿边乡镇、村屯广播电视、数字通讯设施建设,持续扩大对外传播的覆盖面,有力增强了大新县对外传播能力。

  球盟会,

  球盟会,

  立足于“文”,打造“合作区+文化外宣”模式。中越两国边境地区山水相连、语言相通、文化习俗相近。大新县立足沿边优势,以合作区运营和广西升级打造边关风情旅游带为契机,将文化主题、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做足“文化外宣”的文章,打造常态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窗口。一是开展形式多样文化活动。以丰富提升合作区文旅融合新业态为抓手,持续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侬峒节”“三月三”“元春节”“霜降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举办中越边关风情旅游节、中越美食文化节、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嘉年华、中越民歌会等重大外宣文化活动,不断搭建起中越文化交流互动活动平台,利用文化活动促进中越两国民间睦邻友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二是打造独具特色文化品牌。以合作区为平台,深入挖掘丰富的非遗文化,策划制作和推出更多有“大新”烙印的文化精品,在合作区打造了亚洲首个沉浸式跨国夜游互动体验项目—奇妙·夜德天等文化精品项目,推出壮族高腔山歌、壮族风情舞蹈、抛绣球等特色文化文艺展演,让国内外游客尽享文化盛宴。挖掘簸箕宴、壮族酸嘢、五彩糍粑等边关特色美食,合作区文化业态持续丰富,深受中外游客喜爱,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辐射力、传播力。三是开发出新出彩文创产品。深入挖掘壮族、边关文化内涵,开发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先后推出以“春夏秋冬”“酸甜苦辣”为主题的“侬峒之品”系列非遗产品以及伴手礼、明信片、大印章本、纪念章、帽子、T恤、伴手礼等带有大新文化印迹的文创产品球盟会官网,,让中外游客体验中华文化魅力,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立足于“媒”,打造“合作区+媒体外宣”模式。一是“对接好”海内外媒体群。借助跨境旅游合作区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和央媒和外宣媒体的合作交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崇左故事和大新故事。以“请进来、走出去”为主要手段,加大在外宣媒体刊播合作区和大新内容的宣传报道,形成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的声势,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China Daily》、中国日报网刊、国际在线等外宣媒体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韩等海外电视台上刊播外文报道三十余篇,向境外介绍宣传大新山水、特色民俗文化等,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到大新观光游览,提升大新对外知名度。跨境旅游合作区相关活动信息在中国驻越大使馆的脸书账号以中越双语发布。二是“借外力”强化对外宣传。策划邀请更多海内外明星、“网红”达人、网络名人到合作区观光游览,以明星和海外达人的镜头视角记录大新山水美景、人文历史和特色民俗,为海内外网友宣传推介更多独具大新特色的山水风光、边关风情、文化精品。三是“构建起”国门媒体矩阵。大新县不断创新国际传播方式,着力构建立体多层的国际传播体系。重点用好合作区平台,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建设,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初步构建起边境地区媒体矩阵,“国门融媒”和主流舆论主力军作用明显增强,自主外宣能力稳步提升。

  球盟会,

搜索